優質的服務流程
· quality of service processes ·
- 需求溝通傾聽客戶需求,了解用戶使用環境和現場工況
- 方案設計根據現場實際工況,針對性出具解決方案
- 合同簽訂技術和商務規范確認,簽訂合作協議
- 產品制作選擇最優質的元器件,嚴格按照技術協議
- 調試安裝現場規范安裝,靜態動態調試,分析儀運行
- 售后服務后續維護,持續跟進,終身維修
山東濟南市槐蔭區太平河南路1567號均和云谷濟南匯智港6號樓
近年來,磚瓦廠被拆除屢見不鮮。磚瓦廠拆遷大多是源于政策性,或者由于環境問題關閉關停,或者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勒令停產停業,還有的是為了響應減少低功能產業結構的政策。2017年以來,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收緊,各地磚瓦窯廠被拆除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對于中小型的磚瓦企業而言,應該如何應對?
墻材行業的發展困境
磚窯業作為我國最古老的行業之一,隨著國家大力推行提倡使用新型墻體材料,則不可避免地陷入嚴峻的生存危機和發展困境,走到淘汰的邊緣。不可否認,傳統磚窯業自身技術工藝的落后和經營管理的缺陷,是其無法跟上時代發展潮流的主要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使用農田黏土、破壞耕地資源。黏土作為傳統磚窯生產制造的主要原料,通常來源于農田耕地,以毀田取土作為主要手段。目前,中國人均耕地僅有1.41畝,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中國城鄉的高樓新宅卻以年均20億平方米的速度劇增,每生產1億塊標準實心黏土磚將毀壞耕地40畝,全國各地每年為燒制實心黏土磚毀損的良田超過70萬畝,相當于每年有60多萬人口失去耕地。在我國工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已大量占用耕地、耕地保護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這種以毀壞耕地為慘重代價的生產方式,必然要遭到淘汰。
二是消耗煤炭資源,產生排放污染。目前,國內多數磚瓦窯廠仍然大量使用煤炭作為主要的燃料,平均燒制1塊標磚需要消耗原煤0.1公斤,1億塊磚就要消耗標準煤1萬噸,全國每年用于燒制磚瓦所消耗的煤炭數量更是驚人。而且,多數窯廠基本上沒有采用煙氣過濾處理措施,生產過程中燃煤所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往往未經處理就直接向空中排放,給環境造成重大污染。
三是技術工藝落后,仍以實心為主。磚瓦產業整體工藝技術落后,但大多數企業的技術工藝仍然停留在建國初期的“土窯”水平,幾十年來并沒有顯著的進步,技術含量較高的軌道窯,由于建窯成本較高,應用程度并不普及。多數的窯廠仍是純人工的土窯或者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改進的輪窯,機械化水平低,大小煙囪林立,產品仍以實心黏土磚為主,這種產品體積重量與單位能耗較大,保溫隔熱性能與國家大力推廣節能節材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不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
四是普遍規模偏小、管理混亂無序。以“臟、亂、差、小”來形容目前國內磚窯廠的現狀并不為過,在國家“禁實政策”的制約下,大量無證經營的小型窯廠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偏僻鄉鎮、村落,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山西“黑磚窯”事件則是一個典型案例,集中反映了目前國內一些磚窯廠的生產管理狀況。相當數量的磚窯廠還處在家庭手工作坊的管理階段,發展受到規模偏小等技術條件的制約。
以上四點是造成磚窯行業面臨嚴峻生存危機的主要因素,也是政府取締磚窯廠、禁止實心黏土磚生產的主要依據,但是在目前國內建筑業迅速發展、新型墻材還未能全面普及質量有待提高的情況下,完全依靠行政力量“一刀切”地取締磚窯企業還有較大的難度。
所以,依靠政府的政策導向、依靠市場競爭的力量、依靠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來推動傳統磚窯企業全面轉型提升、優勝劣汰,闖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應是解決這一全局性、全行業發展難題的新方向、新思路。
可持續發展路在何方?
傳統磚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從原料燃料來源、產品結構、企業管理、自身環保四個方面入手,改變落后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才能跟上時代潮流得到新生和發展。如何把落后的磚窯企業改造成生態環保型企業模式,總結國內成功經驗應當做好四個結合。
第一,與發展循環經濟相結合。要可持續發展必須改變使用原料來源,從使用農田黏土變成使用江河湖海的淤泥,焙燒的內外燃料從使用原煤變成使用煤渣、木屑、秸稈、紙屑、谷殼等固體廢棄可燃物。把其他工業的“下腳料”綜合利用起來,以達到變廢為寶,化害為利的循環經濟目標。
第二,與發展綠色墻材相結合。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發展節能綠色產品。目前,國家推廣的新型墻體材料以水泥砌塊、粉煤灰蒸壓為主,燒結磚要能夠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除了改變原料來源之外,還必須改變“實心”為“空心”,空洞率要達到35%以上,將導熱系數控制在1.5以下,具有較好的保溫隔熱性能才可以實現節能環保目標。
第三,與推進節能減排相結合。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推進磚窯企業自身的節能減排。當前,關鍵要突破煙氣清潔排放和余熱循環利用等核心技術,改變磚窯廠煙囪高聳林立,煙氣隨意排放的狀況,并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熱加以利用。
第四,與自主工藝創新相結合。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自主創新。磚窯企業要進行技術工藝革新,真正與循環經濟、綠色墻材、節能減排緊密結合起來,提高現代技術在傳統行業的應用水平,建立科學規范的企業管理體制,提高整體的規模效益,改變“臟、亂、差、小”的行業面貌。
以上四個結合是目前磚窯行業擺脫困境,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新途徑的方向性探索。上海市某企業自2003年即開始利用所在地金山區河道、自來水廠沉淀的淤泥,摻合工業廢煤渣,并綜合利用木屑、秸稈、紙屑、谷殼等固體可燃物焙燒生產環保型多孔磚獲得成功,為廣大磚窯企業探索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其技術成果在2007年第五屆福建“6.18”項目成果交易會暨海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博覽會上,與其他企業成功對接,引起多方關注。
墻材行業的“新生”
政策引導主要是“禁”與“開”。在全面禁止生產實心黏土磚的同時鼓勵磚窯企業轉型生產新型墻材,并鼓勵利用我國現有的水廠、江、河、湖、海、水庫、灘涂、養殖場等的淤泥資源和建設中產生的“棄泥資源”。如何有計劃規范化開發并充分利用,對于節約資源、保護耕地、節能減排、落實科學發展觀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在清理整頓磚窯行業的工作中,政府應區別不同情況,不搞“一刀切”,在淘汰污染落后的磚窯廠的同時,重點鼓勵、支持那些真正從事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正在技術攻關、自主創新的企業,以此帶動促進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趕上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
在國內,關于利用河道淤泥制磚的研究方興未艾,有的省市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磚窯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浙江省政府專門出臺了《關于加強河道淤泥制磚工作促進河道整治的通知》,在土地、稅收、市場銷售等環節對淤泥制磚企業予以扶持,江蘇省南通、泰州等地也相繼出臺相關政策支持行業發展,天津市更是把灘涂淤泥制磚作為擴展濱海新區用地的重要舉措。福建省從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福建省發展應用新型墻體材料管理辦法》第十三條明確“鼓勵利用礦產尾砂、工業廢渣和廢棄物、建筑垃圾及江、河、湖、海的淤泥等替代資源發展新型墻體材料”。所以,傳統磚窯業的根本出路就在于響應國家產業政策,發展循環經濟。
從“濕漉漉、臟兮兮”的淤泥到燒制成“紅彤彤、甕甕響”的節能環保型多孔磚,要經過數十道工序,需要先進、成熟的技術支撐。目前,有關單位采用的技術有如下特點:
一是針對莆田河道橋孔偏小的特點,特制清淤船。采用“拆船組裝水上作業”的辦法,用吊桶裝泥直接上船,依靠水上運輸運往淤泥堆場進行處理,這種清淤方式成本低、適用范圍廣、受汛期季節影響小,不造成二次污染,僅此項技術每年至少可疏浚河道8~10公里,清理淤泥10萬立方米,節約財政清淤投入200多萬元。
二是自主研發淤泥破碎脫水技術,這是第一道基礎性技術環節。在淤泥里直接摻合煤渣、粉煤灰,做到用淤泥代替黏土和不使用原煤,通過原料配方比,使淤泥的干濕度符合磚坯不開裂的技術要求。
三是改進輪窯風道使用木屑、鞋材邊角料、谷殼焙燒技術,在輪窯頂進行排孔設計,根據火勢情況適時投放燃料焙燒。這樣能夠充分利用工業廢棄的可燃物,達到化害為利的目的。
四是創新煙氣熱能循環利用清潔排放技術。建立烘干房利用窯體煙氣排放熱能來烘干磚坯。對煙氣進行水過濾后清潔排放。以期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
五是整合改裝添加適用于利用淤泥制作的全套設備,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和規范化管理水平,使企業整體技術升級,跟上時代潮流。
從以上5個方面特點來看,相關單位在新政策的引導下,通過技術整合創新,變成新型的綜合利廢的充當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排頭兵。在磚窯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上發揮作用而獲得新生。長期無人問津的“臟兮兮”的淤泥將變成“香噴噴”的資源,從而造福于社會。
新澤儀器的磚瓦廠煙氣自動監控設施從磚瓦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磚瓦企業維護操作人員的技術力量薄弱,使用環境較差,生產的磚瓦脫硫煙氣在線監測設備質量和操作都是從簡從優,正確讓各個企業用的好用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