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服務流程
· quality of service processes ·
- 需求溝通傾聽客戶需求,了解用戶使用環境和現場工況
- 方案設計根據現場實際工況,針對性出具解決方案
- 合同簽訂技術和商務規范確認,簽訂合作協議
- 產品制作選擇最優質的元器件,嚴格按照技術協議
- 調試安裝現場規范安裝,靜態動態調試,分析儀運行
- 售后服務后續維護,持續跟進,終身維修
山東濟南市槐蔭區太平河南路1567號均和云谷濟南匯智港6號樓
1前言
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系統(FGD)被廣泛應用于燃煤電廠,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外最成熟、主導性的火電廠煙氣脫硫工藝技術。據統計,我國已投產的火電廠脫硫裝置中90%以上采用該工藝技術。漿液循環泵是FGD 主要的核心設備之一,其運行狀況不僅可以直接影響系統的脫硫效率,更與系統的能耗問題密切相關,其電耗占脫硫系統總電耗50%左右。目前大唐華東區域的電廠由于燃煤硫份均在1%左右,脫硫采用的超低改造方案均為:在入口煙道與第一層噴淋層之間新增氣流均布裝置,并按照需要新增噴淋層與循環泵、改造噴淋層噴嘴為高效噴嘴,保證覆蓋率達到300%,即可保證脫硫出口SO2達到35mg/m3的排放限值。脫硫裝置的改造也伴隨著漿液循環泵的電流、出口壓力出現異常引起脫硫性能的下降。此外,在保證脫硫效果達到環保要求的前提下,漿液循環泵運行方式的優化控制對于脫硫系統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
2漿液循環泵運行異常案例
某電廠機組于2016年6月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拆除并更換原有3層噴淋層,新增一層噴淋管及噴嘴。新增一臺漿液循環泵,原有3臺漿液循環泵泵頭利舊,減速機及電機更換。改造后的漿液循環泵和新增漿液循環泵與電廠現有設備品牌一致。漿液噴淋管組采用FRP材質,噴嘴為空心錐型碳化硅噴嘴。4臺漿液循環泵的設計參數如表1。
表1 四臺漿液循環泵設計參數
2.1故障情況
該機組脫硫系統自2016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各臺漿液循環泵運行穩定,于2017年7月出現出口壓力、電流異常現象,通過查閱曲線,脫硫性能也有所下降,具體情況如下:
2.1.1 A漿液循環泵出口壓力驟降,電流穩定
該機組脫硫系統自2016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各臺漿液循環泵運行穩定,未出現出口壓力突變的現象。7月22日12:00,A泵運行出口壓力驟降0.04MPa,出口壓力均值由0.26MPa降至0.22MPa,并以此壓力運行至今,而該期間A泵電流維持穩定,如圖1所示。
圖1 A泵電流、出口壓力參數曲線圖(注:紅線為A泵出口壓力曲線,綠線為電流曲線)
2.1.2 C漿液循環泵電流下降,出口壓力升高
通過對比6月份與7月份ABCD四臺泵的電流曲線,如圖2與圖3所示,紅線代表泵電流曲線,綠線代表B泵電流曲線,紫線代表C泵電流曲線,藍線代表D泵電流曲線。由各電流曲線的間距可以看出,相較于ABD三臺泵電流曲線,C泵電流值降低幅度最大。
進一步對比4臺泵的出口壓力變化情況,由圖5、圖6出口壓力曲線看出(紅線代表A泵出口壓力曲線,綠線代表B泵出口壓力曲線,紫線代表C泵出口壓力曲線,藍線代表D泵出口壓力曲線),6月至7月,BD兩臺泵運行期間出口壓力均值未發生明顯變化,而C泵于7月10日以后有呈現階梯升高的趨勢。
綜上所述,C泵呈現電流下降,出口壓力升高的異常現象。
圖2 4臺泵電流參數曲線(06.28-06.30)
圖3 4臺泵電流參數曲線(07.22-07.27)
圖4 4臺泵出口壓力曲線(06.01-07.31)
圖5 C泵出口壓力曲線(06.01-09.08)
2.1.3 A、C漿液循環泵對脫硫效率貢獻值不合邏輯
ABCD四臺泵對應噴淋層由下至上分別為ABCD,若各泵正常運行,且噴淋層無損壞時,位于底層的A噴淋層噴嘴霧化后的漿液與煙氣接觸的效果有限,而上層噴淋層漿液與煙氣接觸時間較長,所以理論上C泵相對于A泵對脫硫效率的貢獻較高。
8月16日,在負荷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先后停運A、C兩臺泵,比較二者對脫硫效率的貢獻率。如圖6所示(紅線代表A泵電流曲線,綠線代表C泵電流曲線,紫線代表負荷曲線,亮藍線代表脫硫出口SO2濃度曲線,淺藍線代表脫硫進口SO2濃度曲線),15點15分,脫硫進口SO2濃度1750mg/m3,停運A泵,出口SO2濃度由20mg/m3升高至70mg/m3,A泵開啟后,出口SO2濃度由70mg/m3降至20mg/m3。15點25分,脫硫進口SO2濃度1800mg/m3,停運C泵,出口SO2濃度由20mg/m3升高至40mg/m3左右,C泵開啟后,出口SO2濃度由40mg/m3降至20mg/m3。由此得出,A泵相對于C泵對脫硫效率的影響更為顯著。與理論分析結果“C泵相對于A泵對脫硫效率的貢獻較高”相違背。
圖6 A、C泵電流曲線圖(08.16)
2.2漿液循環泵問題分析
2.2.1 A漿液循環泵出口壓力驟降、電流穩定問題分析
離心泵工作點時的流量與壓頭(揚程)即是泵提供的流量與壓頭,二者可直接影響泵的工作性能。其中:
(1)泵的流量是指單位時間內排到管路系統的液體體積,一般用Q表示。泵的流量大小影響因素有:泵的結構、尺寸、轉速,以及密封裝置的可靠程度。泵的流量取決于泵的結構尺寸(主要為葉輪的直徑與葉片的寬度)和轉速等。工作時,泵實際所能輸送的液體量還與管路阻力及所需壓力有關。
(2)泵的揚程(壓頭)是指泵對單位重量(1N)液體所提供的有效能量,一般用H表示。泵的揚程大小取決于泵的結構,如葉輪直徑的大小,葉片的彎曲情況等、轉速。
泵的流量與揚程存在如下關系式:
(1)
式中:H——水泵的實際揚程;Hx——水泵在Q=0所產生的揚程,也就理論揚程,一般跟功率有關;Sx——水泵的內部摩阻;Q——水泵的流量。對于給定的水泵,Hx和Sx是不變的,由(1)式知,當水泵在實際運行時揚程H減小時,水泵流量增大。
此外,二者關系也可通過以下關系式表現:
(2)
式中:γ——介質重度,與介質密度ρ有關,γ=ρg;H——水泵的實際揚程;Q——水泵的流量;η——水泵的效率;N——水泵的軸功率,與泵的電流正相關。
經分析,A泵出現出口壓力驟降的現象。原因如下:
噴淋母管斷裂或噴淋層存在脫落現象。由于A泵出口壓力減小(可視為揚程減小),而電流維持穩定。由(1)、(2)式均可推出該泵的流量增加。當噴淋層脫落后,因沿程阻力下降,泵的工作點會下移,流量會增大,揚程會降低。因此噴淋母管斷裂或噴淋層的脫落均可造成A泵出現出口壓力驟降、電流維持穩定的現象。
2.2.2 C漿液循環泵電流下降,出口壓力升高問題分析
實際運行中,吸收塔漿液液位和密度是運行當中需頻繁調整的兩個參數, 液位決定循環泵入口的壓頭, 對循環泵吸入的體積量有一定的影響;漿液密度決定著循環泵在吸入一定體積流量的漿液條件下輸送的質量大小。從理論上講, 上述兩個運行參數均對循環泵電流的大小有一定的影響。
吸收塔漿液液位和密度共同影響著4臺循環泵的電流值。通過分析,相對于ABD三臺泵,C泵電流下降最為明顯,所以C泵電流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由吸收塔漿液液位和漿液密度的變化引起的。
由于C泵存在著電流下降同時出口壓力升高的現象,由公式(2)得出,該泵的軸功率下降,揚程升高,則流量下降。若循環泵母管堵塞或者噴淋層噴嘴堵塞,均會造成漿液流量降低,電流下降的現象。
2.2.3 A、C漿液循環泵對脫硫效率貢獻值不合邏輯問題分析
ABCD四臺泵對應噴淋層布置方式為:由下至上分別為ABCD,各層噴淋層間距為2m。若各泵正常運行,且噴淋層無損壞的前提下,位于底層的A噴淋層噴嘴霧化后的漿液與煙氣接觸的時間有限,而上層噴淋層漿液與煙氣接觸時間較長,所以理論上C泵相對于A泵對脫硫效率的貢獻較高。而實際運行顯示,A泵相對于C泵對脫硫效率的貢獻高。
結合2.2.1、2.2.2中的分析,由于位于底層的A噴淋層主要通過湍流傳質作用實現二氧化硫的脫除,即使存在噴淋層脫落現象,導致該噴淋層接觸時間有限、霧化效果下降,但該層噴淋層仍可通過湍流作用實現脫硫。而C泵噴淋層主要用過逆流霧化噴淋實現二氧化硫的脫除,當該層噴淋層發生堵塞,覆蓋率明顯降低,脫硫能力明顯下降。當停運A泵時,仍具備脫硫能力的A噴淋層無法實現煙氣脫硫,而本身脫硫效果明顯下降的C噴淋層即使在停運C泵后對脫硫效率的影響并不顯著,A泵對脫硫效率的貢獻的降幅小于C泵對脫硫效率的貢獻的降幅,最終呈現出“A泵相對于C泵對脫硫效率的貢獻高”的現象,即仍具備湍流傳質作用的A噴淋層比逆流噴淋效果大幅度降低的C噴淋層對脫硫效率的影響更為顯著。
2.3建議
(1)建議電廠加強日常對漿液循環泵的沖洗與清理,利用停泵機會盡可能將母管及噴頭處漿液及異物沖洗干凈防止結塊堵塞。
(2)利用停機機會進行徹底清理疏通并建立檢查清理檔案,計劃性停機檢修,以保證循環泵的可靠正常運行。
(3)應利用停機機會對噴淋層、噴淋母管進行檢查,對脫落噴淋層、斷裂管路進行及時修補。
2.4問題排查與處理
機組10月底停機檢修期間,按照大唐華東院提供的結論與建議對脫硫系統進行了問題排查,檢修發現A層噴淋母管發生了斷裂;B、C噴淋層發生了較大面積的堵塞,其中B噴淋層76個噴嘴堵塞,C噴淋層125個噴嘴堵塞。檢修期間,對斷裂母管進行了修復,對堵塞噴嘴進行了清理與疏通。11月啟機至今,通過調閱1號機組漿液循環泵電流、出口壓力曲線,如圖7、8所示(圖7:紅線代表A泵出口壓力曲線,綠線代表B泵出口壓力曲線,紫線代表C泵出口壓力曲線;圖8:紅線代表A泵電流曲線,綠線代表B泵電流曲線,紫線代表C泵電流曲線,藍線代表D泵電流曲線),由曲線看出,各泵出口壓力、電流均恢復至正常水平。
圖7 A、B、C泵出口壓力曲線(08.01-11.17)
圖84臺泵電流參數曲線(10.10-11.17)
3漿液循環泵的優化運行
上文中出現因噴淋層堵塞與脫落引起的脫硫性能下降,該故障可直接體現在漿液循環泵的運行參數上。因此漿液循環泵的運行方式至關重要,其不僅影響系統的脫硫效果,而且與電廠的能耗問題密切相關,通常情況,漿液循環泵電耗占脫硫系統總電耗50%左右。在脫硫系統實際運行中,最佳的循環泵運行組合方式必須具備以下兩個主要特征:一是凈煙氣SO2濃度低于35 mg/m3(標態、干基、6%O2),完全能滿足環保達標排放要求;二是運行泵的總功率越小電耗越低,進而可減少FGD 的部分能耗。因此可通過改變和優化脫硫漿液循環泵的運行臺數(即液氣比改變)與組合方式對,通過相應測試結果,找出不同負荷條件下的最優運行方式以達到節能運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