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服務流程
· quality of service processes ·
- 需求溝通傾聽客戶需求,了解用戶使用環境和現場工況
- 方案設計根據現場實際工況,針對性出具解決方案
- 合同簽訂技術和商務規范確認,簽訂合作協議
- 產品制作選擇最優質的元器件,嚴格按照技術協議
- 調試安裝現場規范安裝,靜態動態調試,分析儀運行
- 售后服務后續維護,持續跟進,終身維修
山東濟南市槐蔭區太平河南路1567號均和云谷濟南匯智港6號樓
環保部宣教司巡視員劉友賓表示,數據質量是環境監測的生命線。嚴密的環境監測網絡是保障我國生態安全的基礎,對于保障我國人民健康意義重大。近年來,環保部多方面推進夯實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近年來環保部認真貫徹落實環保法、兩高《關于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法規,加大數據審核力度,高度重視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對待環境造假行為日趨嚴厲。同時,從夯實制度體系、完善監測網絡等各個層面出發,環保部多管齊下,為進一步保障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性作出努力。在政策的助力之下,環境監測板塊被普遍看好。
1、夯實法律體系 緊抓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牛鼻子”
從法律層面看來,環保部在追究環境監測造假者責任上愈加嚴厲,責任體系正在進一步壓實。隨著《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關于近期部分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受到噴淋干擾有關情況的通報》等法律法規的落地,進一步強調依法追究造假者的法律責任,無疑抓住了根治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頑疾的“牛鼻子”。
實際上,相比于其他的責任追究方式,法律責任更能有效傳導壓力,對環境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起到釜底抽薪的震懾作用。法律手段是環境監測強有力的約束力,也是保障客觀、準確的環境監測數據的重要支撐。只有壓實法律責任,才能確保每個人在高昂的法律代價面前不敢越雷池半步。
2、實行采測分離 保障監測數據的獨立與客觀
2016年,環保部全面完成了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2017年10月起,國家啟動了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全國205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面開展采測分離,委托第三方機構按照統一的技術規范要求進行采樣,并按新的機制進行分析化驗。自此,我國空氣質量與水環境質量的采測分離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事實上,通過采測分離,實現了“誰考核、誰監測”,化解了地方行政干預,減輕了基層壓力和負擔,是環境質量監測機制的重大改革與創新。這一舉措對于保障監測數據的獨立、客觀、公正、真實、減少弄虛作假的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采測分離也有助于地方政府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只有將環境質量改善的重點放在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加大污染治理、嚴格環境執法等削減污染減排的硬措施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地環境污染問題,夯實生態文明的根基。
3、構建監測網絡 大氣、水、土壤全方位把控
早在2014年,環保部就提出我國將進一步完善水環境監測網,提升水質監測的預警能力,著手建立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完善土壤環境監測技術的體系。
自十八大將生態文明納入建設體系,提出全面建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環境監測行業的利好消息不斷釋放,環境監測網絡越來越完善。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日前表示,在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方面,在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布設1436個國控監測站點;在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方面,國控斷面擴展到2050個,基本滿足水環境質量評價與考核需求;在土壤環境監測網絡方面,建成由38800多個點位組成的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
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實現對PM2.5、顆粒物、粉塵的多維度呈現,水環境質量監測實現對十大流域的全覆蓋,土壤環境監測基本實現了所有土壤類型、縣域和主要農產品產地全覆蓋。
我國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逐步搭建起關于大氣、水、土壤安全的信息網絡,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由此,環境監測領域將釋放巨大的市場空間,國控、省控監測站數據需求倒逼的點位擴容帶來的新增需求或存量替代更換需求。隨著18年環保稅收的開征、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千年大計的高度,環境監測設備需求有望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