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服務流程
· quality of service processes ·
- 需求溝通傾聽客戶需求,了解用戶使用環境和現場工況
- 方案設計根據現場實際工況,針對性出具解決方案
- 合同簽訂技術和商務規范確認,簽訂合作協議
- 產品制作選擇最優質的元器件,嚴格按照技術協議
- 調試安裝現場規范安裝,靜態動態調試,分析儀運行
- 售后服務后續維護,持續跟進,終身維修
山東濟南市槐蔭區太平河南路1567號均和云谷濟南匯智港6號樓
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之下,環保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業內專家認為,面對行業的迅速擴張,創新發展是技術和產業競爭的基礎,只有不斷鼓勵企業加快應用新成果,探索新模式,才能為產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推動之下,‘十三五’環保產業開局良好。”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在日前舉行的“2017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披露,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測算,2016年環保產業收入約1150億元,其中環境服務業收入約610億元,占全行業收入的53%。此外,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環保裝備制造業繼續保持整體高質穩定增長,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增速在機械制造行業名列前茅。
眾所周知,環保產業是政策導向性產業。近年來,伴隨號稱“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向縱深,以及環境管理體制改革,監管執法等整體推進,一系列政策讓環保產業如沐春風。面對更嚴格的節能環保標準,群雄逐鹿的巨大市場,誰才會成為真正的贏家?創新發展,正在成為業內高頻詞。
“創新發展是技術和產業競爭的基礎,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鄒首民說,從國際看,當前人才、知識、技術和資本等創新要素和規模達到空前水平,信息網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清潔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等領域創新非常活躍,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催生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從國內看,迫切需要依靠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當前我國區域性、布局性、環境性結構風險仍然突出,守住環境安全的底線尤為重要。彌補環保短板,環保產業的創新發展是大勢所趨。
以大氣污染治理為例,環保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說,當前我國VOC排放量大,來源復雜,是目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薄弱環節。現在的治理技術參差不齊,尚未形成具有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低質低價競爭問題突出,VOC監測能力不足,在線監測設備等無法滿足監管要求,這對于環保產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環保產業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廣闊的市場,我們需要把大氣污染治理的要求有效轉化為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需求,促進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產品的創新開發與產業化應用,實現產業經濟效益與管理效益雙豐收。”劉炳江說。
國家電投集團遠達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關越用12個字描述了當下環保政策帶來的機遇:市場大、熱點多、要求高、國際化。“以前說環保就是大氣治理,水治理和土壤治理,現在也是這3方面,但是細分了很多。”關越說,過去說水污染治理通常指的是治理城市污水,現在涵蓋了農村分散式污水、黑臭水體、流域治理、地下水治理等等;以前環保業中的咨詢、設計、施工、運營,都是分階段完成,一家公司承接其中一段。將來一定會是某區域的綜合性治理。
重慶三峰環境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經濟師王小軍說,作為一家專事垃圾焚燒發電的企業,被“十三五”時期我國在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方面2500億元投資所鼓舞,“我們既銷售垃圾焚燒爐設備,同時也運營垃圾焚燒發電廠。蛋糕越做越大,機會越來越多”。但王小軍也有擔憂的地方,一個是競爭將更加激烈,多數項目標準從國標提升至歐標,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另一個是技術人才與運營管理人才的緊缺。在他看來,未來制勝的關鍵還是要在科技創新上下苦功夫,把自己的核心優勢、核心技術牢牢地把握住。
對于如何抓住機遇推進環保產業再上新臺階,鄒首民提出首先要積極運用成果堅持集成創新,要融合材料、信息、自動控制和互聯網等方面新技術成果,統籌污染源頭治理、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過程。其次要鼓勵環保企業加快探索環保產業模式創新,圍繞當前環境治理中的現實需求,加快發展高水平的環境咨詢服務和綜合服務。
針對提升產業整體創新能力,鄒首民建議要加強創新平臺建設,結合國家未來一個時期污染防治的工作重點,建設一批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技術交流轉移中心等,開展污染控制技術開發、示范、工程化應用和推廣。特別是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環保產業創新領域,加快推動企業融資,通過市場化途徑推動環保技術創新。
(原題為《去年環保產業收入約1150億元,環境服務業占比超五成——“創新”成環保產業高頻詞》)